各学院团委、各位同学: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根据上级部门部署,经校团委研究决定,2023年继续组织开展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学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
二、活动原则
1.紧扣主题主线,聚焦为党育人。紧紧围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聚焦为党育人主责主业,引领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厚植学生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2.遵循实践规律,把准活动定位。遵循新时代大学生认知、成长特点和教育规律,准确把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观察社会的功能定位,更加精准、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育人活动。立足工作实际,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形成各学院积极自主开展的生动局面,努力构建内涵更深、机制更优、体系更全、保障更强、成效更实的工作新格局,切实提高活动覆盖面和影响力。
3.坚持效果导向,完善考评机制。着眼大学生全方位社会化能力提升需求,注重区分不同地域、项目及工作环节的差异,分层分类实施集中与分散、长时与短时、团队与个人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完善以实际成效为导向的考评激励机制,善用数字化手段,做好精细化管理,坚决克服粗放式、随意化、大呼隆的工作方式,力戒摆拍走秀、走马观花。
4.加强系统谋划,联动校园内外。善于用校园外的组织体系和资源推动解决校园内的问题,加强校地联动、项目联动、品牌联动,整合资源、共建共享,推动形成实践育人合力。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实践活动,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强化典型引领,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展示宣传和推广转化。
5.突出育人功能,加强宣传报道。在活动开展中,融入劳动教育、诚信教育等思路,不断创新工作载体、强化典型引领注重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实践过程和成果进行展示宣传和推广转化。
三、项目类别
(一)团中央专项
1.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重要回信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走进乡土中国深处,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2.紧密结合正在开展的“习近平总书记与大学生在一起”学习分享活动,以“强国有我,青春有为”为主题,组织学生重走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路线,跟随总书记的脚步开展实地调研学习,在切实感受祖国发展变化的生动实践中升华爱国情怀,勇担时代责任,贡献青春力量;
3.组织学生深入全国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践行核心价值观、丰富文化生活、移风易俗倡导婚嫁新风尚等主题实践活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关爱行动“七彩假期”志愿服务,以农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等少年儿童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聚焦思想引领,突出实践育人,为党培育共产主义接班人;
5.组织学生聚焦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广泛开展绿色科考、生态宣讲和河流深滩、粮食节约等环保行动;
6.面向有关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等,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开展普通话推广、学业辅导、自护教育等形式的关爱志愿服务;
7.青年学生开展特色产业调研、当地资源开发、安全生产教育、就业创业等实践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经费支持:
上述专项活动具体信息(活动通知、活动申报流程、实践团队申报表等)可在团中央“三下乡”官网上查询。申报成功校团委给予5000元经费支持,学校考核优秀给予一定的奖励经费支持。
(二)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专项
理论普及宣讲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学生走进基层、边远地区、社区、农村、军营等,精心设计开展有内涵、有人气的宣传教育活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信心满怀地紧跟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理论学习、调查研究贯通起来,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多思多想、学深悟透,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精髓要义、实践要求,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
乡村振兴促进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以及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领学生将课堂学习与乡村实践紧密结合,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掌握密切联系群众方法,脚踏实地,自找苦吃,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要深入乡村一线,特别是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广泛实施教育关爱、爱心医疗、科技支农、基层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项目,帮助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公共服务,讲好乡村振兴故事。
发展成就观察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中国大地为课堂,以脱贫攻坚重大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组织学生在国情考察、社会观察、调查研究、学习体验、志愿服务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坚定紧跟党奋进新征程的信心决心。
党史学习教育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论述,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持续深化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继续组织学生广泛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深化仪式教育,引导学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民族团结实践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西藏、新疆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和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组织内地西藏籍、新疆籍学生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内地学生到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开展国情考察、地球第三极保护行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进步呈现的新气象,充分感知民族地区发生的新变化,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院大所实践团。组织大学生前往大院大所进行专业技术实践。通过实习实训、专业实践等,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龙江工程师学院、烟台研究院、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实习实训平台,协同校外企业、研究院所、社会团体等,深入探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新路径,教育服务龙江发展新模式,实现学生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沉浸式体验,把握履行人才培养社会责任的新时代要求,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造热情,增强专业技术实践能力。
国际交流实践团。组织大学生前往不同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交流实践,结合学生学科专业,学习和体验不同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创新等不同方面,拓展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提高跨国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为学生在全球化的激流中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创新与合作提供新的更广阔平台。
1、校级重点项目
(1)项目申报
申报校级重点项目,由各学院团委组建项目团队,填写《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重点项目申报书》(附件1)、《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重点团队信息汇总表》(附件2),签字盖章后以学院为单位于7月3日11:00前扫描下方小程序二维码报送电子版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版材料。每个学院申报1至2个团队。
(2)经费支持
申报成功校团委给予3000元经费支持,结题优秀给予一定的奖励经费支持。
(3)组队方式
根据实际需求,在本学院可组织相关专业的学生(含博士生、硕士生)组建项目团队,校级重点项目团队成员数应不少于10人并应由1名专职教师负责领队。
(4)网络报备
组队成功后,请各实践团队在中青校园APP上进行信息报备,具体操作见中青校园APP操作指南 (附件8)。未登记备案的团队将不能申报重点团队的遴选、不能参与评奖。请务必在7月10日前于中青校园APP完成备案登记工作。
(5)项目结题及评比
所有校级重点项目需填写《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结题申报书》(附件5)与项目成果,项目成果包括感悟收获、实践报告、组图、视频等,项目成果要求详见附件6。以上材料须以学院为单位于8月15日11:00前扫描下方小程序二维码报送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版材料。校团委将视工作安排组织结题答辩,各学院的结题材料将作为评比重要参考。
2、学院项目
学院项目向各学院团委进行申报,鼓励各学院探索开展“返家乡”社会实践。具体通知如下:
(1)项目数量
各学院应广泛动员本科生、研究生进行申报,学院项目数量应不少于校团委建议的项目数(详见附件7)。各学院项目团队成员数应不少于3人。
(2)项目申报
申报学院项目,由各学院项目团队填写《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院级项目申报书》(附件3)、《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院级项目团队信息汇总表》(附件4),签字盖章后以学院为单位于7月3日11:00前扫描下方小程序二维码报送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版材料。
(3)经费支持
学院项目经费支持,由各学院团委制定资助标准。
(4)项目成果及要求
学院项目可参照校级重点项目成果及要求,向各学院团委提交调研报告、心得体会、组图等项目成果。具体要求详见附件6。
(5)项目结题
学院项目填写《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结题申报书》(附件5),签字盖章后以学院为单位于8月15日11:00前扫描下方小程序二维码报送材料,无需报送纸质版材料。各学院团委需自行组织结题答辩,校团委对答辩环节进行抽查,各学院团委需在答辩会前至少3个工作日将答辩会时间地点上报校团委。
(三)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
紧扣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不断拓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时代内涵,引导广大青年学生“上山下乡出海”,乘风破浪向未来。通过扎实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眼入耳入脑入心,使广大青年学生深刻理解“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厚植家国情怀,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各学院团委组织团队扎根基层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校团委资助团队数量及经费支持情况另行通知。
四、活动有关要求
1、提前谋划部署,打造多元格局。
各学院团委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周密部署,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大力整合资源,畅通校地衔接,结合特色、发挥优势、丰富内容、务实推动,积极动员学院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率与普及率。
2、过程严格管理,守住风险防线。
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线下实践为主。各学院团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线下社会实践要按照“谁审批谁全程负责”原则,严格执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事前审批程序。各学院团委要始终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师生购买保险;要加强过程管理,选派优秀教师指导实践,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要密切关注实践地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3、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活动总结。
各学院团委要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宣传报道,不断挖掘宣传各学院的鲜活经验和创新做法,生动反映社会实践的新进展新气象,吸引、动员和组织更多师生参与,不断提升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各学院需认真总结本次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交1500字的工作总结,于8月15日11:00前扫描下方小程序二维码报送材料。
五、联系方式
校团委社会实践部
联系人:田文佳 乔忠一
联系电话:0451-82519452 18045051610
附件2: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重点团队信息汇总表.xlsx
附件4: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院级项目团队信息汇总表.xlsx
共青团哈尔滨工程大学委员会
2022年6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