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基层团委、各位同学: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围绕龙江振兴发展大局,贯彻落实省委工作部署,广泛组织引领青年学生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根据上级部门部署,经校团委研究决定,将在2025年继续组织开展我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二、活动原则
1.聚焦为党育人。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主责主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
2.把准活动定位。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学校思政课建设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大思政课”建设要求,将社会实践作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把握青年学生认知特点、成长规律,提升实践育人工作成效。
3.注重工作统筹。注重项目联动、品牌互动,将社会实践与“小我融入大我”“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返家乡”、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等工作项目融合开展,形成实践育人工作合力。
4.坚持求真务实。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坚决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突出实际导向,引导和推动青年学生将社会观察、感悟思考、调查研究等成果收获转化为建设性意见和举措。
三、活动安排
立足“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育人目标,组织大学生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引领广大师生了解国情民情、增长知识才干、激发挺膺担当。依托七大实践育人载体,围绕理论普及宣讲、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文脉、助力科技创新、促进乡村振兴、倡导绿色发展、服务社会治理、投身卫国戍边、民族团结、国际交流等方面组建团队,鼓励支持组建省级、校级重点团队,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赴河南省汝阳县、洛宁县等工信部重点扶贫县及黑龙江省红泉村等我校定点帮扶地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活动;鼓励参加“青春入林海,筑梦护青山”等主题社会实践专项活动。
(一)团中央专项
根据相关要求,全国层面专项活动将依托“2025三下乡”小程序发布相关安排,各实践团队可自行了解并积极申报参与,通知中不再单独体现。
经费支持:申报成功校团委以实报实销形式给予上限5000元经费支持,学校考核优秀给予一定的奖励经费支持。
(二)学校暑期社会实践专项
我校暑期社会实践聚焦“三下乡”社会实践、民族团结、大院大所实践、国际交流实践四个核心方向开展。具体内容如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论党的青年工作》《论教育》等重要著作和《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第一、二卷)等学习材料。组织引导大学生走进基层、社区、农村、军营等,面向基层群众和青少年群体开展小规模、互动式、接地气的宣传宣讲,讲透创新理论、讲好发展成就、讲清形势任务、讲出光明前景。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论述,结合“青春赓续红色血脉工程”,组织大学生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体悟红色文化等活动,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深化仪式教育,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突出形势政策教育、新时代伟大成就教育,引导大学生在考察国情、体验社会、服务群众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激发奋进力量,树立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的人生理想。
中华文脉传承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结合“青春传承中华文脉工程”,组织大学生调研古村古建、历史街区,参与编写村史村志,收集民间故事、传统歌谣、地方戏曲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素材,运用新媒体、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鼓励大学生创作编排一批反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元素、新时代农村美好生活和青年昂扬风貌的文艺作品,开设书法、国画、剪纸等传统文化体验课,把优质文化资源等送到人民群众身边。
科技创新研学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围绕提升人民群众科学素养,组织大学生深入乡村基层普及安全生产、智慧农业、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等科学知识。依托“科技小院”,组织涉农科研院校大学生下乡服务,开展授课交流、田间实训、农技指导等活动,助力农户增产增效。支持大学生紧密结合学科专业,深入重点工程现场、科研院所、工厂车间等开展“揭榜攻关”式学习实践和应用研究。
乡村振兴促进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持续深化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组织大学生深入乡村特别是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广泛开展粮食安全教育、特色产业帮扶、和美乡村建设、中小学支教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等活动。支持大学生参与各地“青耘中国”直播助农活动,鼓励大学生协助设计乡村文旅路线、拍摄乡村推介宣传片、开发地域特色文创产品等,助力农民增收创收。
绿色发展倡导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美丽中国·青春行动”时代内涵,组织大学生深入乡村广泛开展绿色科考、生态环保宣讲、文明绿色出行等实践活动,积极参与村容村貌改善、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专项行动,自觉投身美丽中国建设生动实践。
社会服务践行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结合“法治中国青春行”专项活动,组织大学生参与普法宣传、法律援助、金融反诈、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和平安乡村(社区)建设等基层治理实践。组织医学专业师生医疗服务队下乡,开展义诊咨询、健康体检、康复护理、急救培训、慢性病防治等活动,帮助农民群众就近就便获取医疗服务。开展关爱帮扶行动,组织动员大学生为农村老人、留守儿童(如,关爱留守儿童“情暖童心乡伴童行”公益项目等)、残障人士等群体提供助学帮扶、亲情陪伴、安全照护、心理咨询等服务。
卫国戍边服务团(“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边疆治理的重要论述,深化“大国边疆·青春聚力”专项活动,重点围绕国防教育和国家安全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等方面,组织大学生开展“我为祖国守边防”感悟、“青春献策边境行”调研、“强边共筑民族魂”等宣讲活动,生动讲好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和卫国戍边的青春故事。
民族团结实践团。组织在内地学习的西藏、新疆等民族地区学生就近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主题实践,组织内地学生到民族地区开展“大国边疆青春聚力”主题实践,通过生产劳动、政策宣讲、走访调研、结对交流等,当好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大院大所实践团。组织大学生前往大院大所进行专业技术实践。通过实习实训、专业实践等,依托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龙江工程师学院、烟台研究院、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实习实训平台,协同校外企业、研究院所、社会团体等,深入探索主动服务国家战略新路径,教育服务龙江发展新模式,实现学生对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沉浸式体验,把握履行人才培养社会责任的新时代要求,强化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创造热情,增强专业技术实践能力。
国际交流实践团。组织大学生前往不同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交流实践,结合学生学科专业,学习和体验不同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创新等不同方面,拓展学生的学科专业能力和国际视野,提高跨国文化交际能力,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为学生在全球化的激流中提升综合素质,实现创新与合作提供新的更广阔平台。
1、校级重点项目
(1)项目申报
申报校级重点项目,由各基层团委组建项目团队,填写《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重点项目申报书》(附件1)、《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重点团队信息汇总表》(附件2),各单位于7月23日17:00前将申报材料电子版(需同时提交PDF及WORD格式文件,其中PDF为加盖基层团委公章后的扫描版)汇总后,命名“XX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重点项目申报材料”,发送至校青协邮箱heuxqx2022@163.com,无需报送纸质版材料。每个单位最多申报1个校级重点团队,校团委择优推荐至省级重点团队,逾期未交视为放弃申报。
各级重点团队需完成“办好一件惠民实事、进行一场主题宣讲、开展一次结对共建、提出一项务实建议、撰写一份调研报告”等“五个一”实践任务。相关成果将作为结题、评优必要参考资料。
(2)经费支持
申报成功校团委给予3000元经费支持,结题优秀给予一定的奖励经费支持。
(3)组队方式
根据实际需求,积极动员学生(含博士生、硕士生)组建项目团队,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知识融合优势以及独特的学科特色,进而丰富实践活动内涵,提升实践育人效果。校级重点项目团队成员数应不少于10人并应由1名专职教师负责领队。
(4)项目结题及评比
所有校级重点项目需提交《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结题申报书》(附件5)与项目成果,项目成果包括“五个一”相关支撑材料、感悟收获、实践报告、组图、视频等,项目成果要求详见附件6。各单位于8月20日17:00前将申报材料电子版(需同时提交PDF及WORD格式文件,其中PDF为加盖基层团委公章后的扫描版)汇总后,命名“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重点项目结题材料”,发送至校青协邮箱heuxqx2022@163.com,无需报送纸质版材料。校团委将视工作安排组织结题答辩,各单位的结题材料将作为评比重要参考。
2、院级项目
院级项目向各基层团委进行申报,鼓励各单位与思政实践教学课程深度融合开展相关实践。具体通知如下:
(1)项目数量
各单位应广泛动员学生进行申报,可跨单位组队,按学生第一负责人所在单位汇总,各单位项目数量应不少于校团委建议的项目数(详见附件7)。各院级项目团队成员数应不少于3人。
(2)项目申报
申报院级项目,由各项目团队填写《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院级项目申报书》(附件3)、《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院级项目团队信息汇总表》(附件4)、《XX学院2025年黑龙江省大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新疆、西藏籍学生参与统计表》(附件8),各单位于7月23日17:00前将申报材料电子版(需同时提交PDF及WORD格式文件,其中PDF为加盖基层团委公章后的扫描版)汇总后,命名“XX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院级项目申报材料”,发送至校青协邮箱heuxqx2022@163.com,无需报送纸质版材料。
(3)经费支持
院级项目经费支持,由各基层团委制定资助标准并提供保障。
(4)项目成果及要求
院级项目可参照校级重点项目成果及要求,向各基层团委提交调研报告、心得体会、组图等项目成果。具体要求详见附件6。
(5)项目结题
院级项目填写《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结题申报书》(附件5),各单位于8月20日17:00前将申报材料电子版(需同时提交PDF及WORD格式文件,其中PDF为加盖基层团委公章后的扫描版)汇总后,命名“XX学院+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院级结题材料”,发送至校青协邮箱heuxqx2022@163.com,无需报送纸质版材料。各基层团委需自行组织结题答辩,校团委对答辩环节进行抽查,各基层团委需在答辩会前至少3个工作日将答辩会时间地点上报校团委。
3.校外“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建设
各学院应积极推动实践育人工作常态化、项目化、品牌化发展,与政企单位、科研院所、中小学等单位共建校外“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建立长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着力打造服务“大思政课”实践育人的优质平台,切实提升育人成效。各单位共建基地数量应不少于建议数(详见附件7)。于8月20日17:00前将《XX学院校外“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情况汇总表》(附件10)电子版汇总后,随院级结题材料一起发送至校青协邮箱heuxqx2022@163.com,无需报送纸质版材料。
四、活动有关要求
1、提前谋划部署,打造多元格局。
各基层团委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周密部署,把“三下乡”社会实践作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和责任落实机制,确保每一名学生在校期间都能至少参加一次相关活动。要加强指导、提高质量,加强对实践团队专业指导,选派团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等担任指导教师,鼓励专业教师担任指导教师,随队指导学生实践,提高学生调查研究能力。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规律办事,大力整合资源,畅通校地衔接,结合特色、发挥优势、丰富内容、务实推动,积极动员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率与普及率。
2、过程严格管理,守住风险防线。
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线下实践为主。各基层团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线下社会实践要按照“谁审批谁全程负责”原则,严格执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事前审批程序。各基层团委要始终把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师生购买保险;要加强过程管理,选派优秀教师指导实践,坚守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要密切关注实践地天气变化和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3、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活动总结。
各基层团委要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宣传报道,不断挖掘宣传各单位的鲜活经验和创新做法,生动反映社会实践的新进展新气象,吸引、动员和组织更多师生参与,不断提升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传播度和社会影响力。学校将于秋季学期举办实践成果汇报会,请各实践团队注意过程材料积累。各基层团委需认真总结本次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院系、团支部等层面开展“实践归来话成长”主题团日和交流分享活动,总结学习社会实践活动成效和经验。并提交1500字的实践总结报告、图片、视频等总结材料,于8月20日17:00前随院级项目结题材料一并报送校团委。
五、网络报备
按照团中央要求,各级实践团队均须进行网络备案。请各实践团队在2025“三下乡”小程序,可扫描(附件9)二维码或登录“创青春”公众号中完成团队报备、省级重点团队申报和基层需求对接等相关工作。请务必在7月25日前完成备案登记工作,未登记备案的团队将不能进行申报重点团队等后续相关遴选。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刘文璟
联系电话:15950501835
共青团哈尔滨工程大学委员会
2025年7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