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下午,第十八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军工英才”培训班组织学员赴哈尔滨规划展览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军工英才”班全体学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走进城市记忆,感悟历史变迁
本次活动以“铭记城市历史,共绘发展蓝图”为主题,通过实地参观、互动体验和交流研讨等多种形式,让学员们深入洞察哈尔滨的城市变迁与发展规划,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热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学员们依次参观了“印象哈尔滨”“城市溯源”“总体规划”等展区。1600平方米的哈尔滨市总体规划物理沙盘、历史影片《印象·哈尔滨》以及声、光、电等高科技展示手段,生动再现了哈尔滨从金源文化发源地到“东方小巴黎”,再到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辉煌历程。
学员们驻足于“一江居中,两岸繁荣”大型艺术壁画雕塑前,欣赏龙塔、索菲亚教堂、防洪纪念塔等冰城标志性建筑的浮雕,感受哈尔滨独特的欧陆风情与建筑文化。在“百年冰城,建筑文化”展区,学员们通过1:2复制的哈尔滨历史上第一辆列车机车模型,回顾了中东铁路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深远影响,深刻认识到交通变革对城市格局塑造的关键作用。
科技赋能体验,展望未来蓝图
展览馆运用3D技术、全息投影、互动装置等现代化手段,让学员们沉浸式体验哈尔滨的未来发展。“站在26米的巨型沙盘模型前,俯瞰整座城市的规划布局,我深刻体会到城市规划的科学性与前瞻性。”青马学员在参观后感慨道,“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了解城市的历史,更要思考如何用所学知识参与城市建设。”
青年使命担当,共筑龙江未来
通过“一核三带多组团”空间布局的战略分析,学员们深入理解了哈尔滨“十四五”规划的核心内容。展出的专业数据显示:松北新区五年间GDP年均增长9.2%,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在2030年达到300公里,这些量化指标系统展示了城市发展的阶段性成果和未来蓝图。
这些专业内容的呈现,帮助学员们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的科学思维,学会从宏观视角把握城市发展方向。通过了解120个重大项目的规划实施和8000亿元的投资规模,学员们对城市发展的战略布局有了更清晰地认识。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城市历史的回溯,更是一堂生动的大思政课。希望学员们将所见所闻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为哈尔滨乃至龙江的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活动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参观哈尔滨规划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通过历史展区,我了解到哈尔滨独特的建筑风格与铁路文化,体会到保护历史遗产的重要性。在总体规划沙盘前,松花江两岸的发展蓝图让我惊叹科技与生态的融合,比如“海绵城市”设计对环境的关注。最触动我的是冰雪主题展区,哈尔滨将气候劣势转化为文旅优势的智慧令人敬佩。作为学生,我意识到城市规划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需要公众参与——比如我们年轻人可以通过调研、提案等方式为城市发展贡献创意。这次参观让我跳出课本,用更立体的视角思考城市与人的关系。
————“军工英才”一班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本科生秦杨
哈尔滨规划展览馆展示了城市从渔村到国际都市的发展历程。通过高科技手段,如城市沙盘和3D影片,展现了哈尔滨的规划和繁荣。这次参观加深了我对哈尔滨的了解,并让我认识到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哈尔滨人民的奋斗精神激励了我,我相信在科学规划和人民努力下,哈尔滨将有更辉煌的未来。
————“军工英才”二班 机电工程学院
本科生桂佳瑶
走进哈尔滨市规划展览馆,犹如开启一场穿越之旅,沿着历史脉络,从建城之初的荒芜,到如今的繁华,历经风雨,哈尔滨蜕变的轨迹清晰可见。近代开埠,多元文化交融,构筑出独特的城市风貌;铁路建设,更是为发展注入强劲活力。从老道外的传统民居到中央大街的欧式建筑,从松花江畔的工业区到现代化的商业中心,功能分区明确,新旧交融,彰显出规划的科学性与前瞻性。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哈尔滨城市规划正向着更宜居、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迈进,令人满怀憧憬,为城市的每一次跃迁喝彩,也为这份绵延传承的规划智慧点赞。
————“军工英才”三班 经济管理学院
本科生黄玲
站在哈尔滨规划展览馆的沙盘前,我仿佛从高处俯瞰这座城市。松花江的微缩模型和熟悉的街道建筑展示了城市的详细布局。展览通过现代科技展示了哈尔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东北亚中心城市的历程,强调了普通建设者的辛勤劳动。参观后,我深刻感受到城市不仅是居住地,而是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作为哈工程的学生,我决心继承哈军工精神,致力于专业发展,以创新和责任迎接挑战。
————“军工英才”四班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本科生刘金籽
参观哈尔滨城市规划馆,我仿佛翻阅了一部城市历史。馆内丰富的历史资料展示了哈尔滨从渔村到都市的发展。站在1600平方米的沙盘前,城市的未来规划清晰可见。这次研学让我重新认识了这座城市,它不仅是生活的地方,也是充满潜力的活力之城。我明白了科学规划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并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参与其中,为城市未来贡献力量。
————“军工英才”五班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生王尧
在晴朗的日子里,我们军工英才班的同学乘车参观了哈尔滨规划展览馆。一进入广场,便看到一幢洁白的建筑。大厅里,哈尔滨市容的浮雕和标志性建筑如龙塔、大教堂、大桥等映入眼帘。通过一个火车头模型,我们回顾了从清朝末年到近代哈尔滨的发展历程。哈尔滨曾是多文化交融的城市,也是全国首个解放的大城市。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经历了巨大的发展。站在展览馆二楼,我俯瞰城市沙盘,感慨万千。作为哈尔滨的一名学生,我见证了这个城市日新月异的变化。
————“军工英才”六班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本科生卢箐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