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至14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光链荆楚,知行共拓”暑期社会实践团赴武汉市、孝感市及周边地区开展为期七天的实践活动。活动通过实地走访和学习调研,覆盖红色教育、校企合作、高校交流、抗战历史、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等多个领域。
感悟红色初心,强化使命担当
7月8日,为筑牢初心使命,沉浸式重走红色足迹,实践团进行多场红色教育党建活动,先后参观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在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旧址,成员们通过聆听讲解员讲述党的早期奋斗历程、观看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影像资料,重温入党誓词,感悟革命精神,厚植家国情怀。
走进大院大所,增强专业自信
7月9日至7月10日,为深化产教融合,共探发展路径,实践团积极开展校企交流合作活动。在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刘志海、党委书记孟霆、党委副书记刘立静、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董云吉、团委书记王梓名的带领下,团队一行走访中船七一七所、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与企业就人才培养、科研方向、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双方围绕企业技术需求与高校科研优势的结合点展开分析,旨在推进深度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这一系列交流为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需求的精准对接奠定了基础,也让在校学生切实深入“三个一线”,了解专业前沿和市场发展,激发了实践团成员们从理论学习到科研实践的兴趣与探索精神。
深入行业高校,拓展专业眼界
7月11日,为增强专业认可,了解行业前沿,实践团一行来到华中科技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学院,参观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下一代互联网接入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验室”“分布式水下光纤监听团队实验室”等众多重点实验室。两院师生围绕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科研团队建设、前沿学术动态等方面展开热烈而深入的交流。双方分享了在光学与电子信息领域的教学经验和科研成果,对跨校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等合作模式展开深入探讨。此次交流不仅搭建了高校间学术交流与资源共享的平台,也为推进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传承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7月12日,实践团前往湖北省博物馆、孝感市博物馆与董永公园开展传统文化考察活动。成员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收藏的青铜礼器、漆木器与简牍等文物,孝感市博物馆展出的新石器时代陶器、商周青铜礼器与明清民俗物件,并在董永公园参观了相关雕塑与壁画。此次活动为成员提供了接触荆楚文化及孝德文化实物资料的机会,有助于增进对地域文化的了解。
铭记抗战历史,珍视和平繁荣
7月13日至7月14日,为铭记抗战历史,传承抗战精神,实践团成员赴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等多处抗战纪念场所开展实地学习,在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址纪念馆,实践团成员参观馆内陈列,了解该旧址在抗战时期的历史作用,在姚家山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实践团成员通过参观馆内展出的文物、图片与历史场景复原,系统性地了解新四军第五师在鄂豫边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过程与战绩。实践团成员在陈列馆前举行仪式,向抗战英烈敬献鲜花并默哀,缅怀革命先辈为抵御外侮、保卫国家所付出的努力。
赓续红色血脉,体悟乡村振兴
为深入乡村基层,体悟脱贫攻坚,实践团成员前往素有“武汉抗战第一村”之称的姚家山村开展实地调研。实践团成员参观了新四军第五师司政大礼堂旧址、李先念旧居等革命遗址,认真聆听当地老人讲述村民支援前线、参与抗战的历史事迹。随后,实践团成员走入田间地头,系统考察该村生态农业建设情况,观察农作物种植结构与长势,并对灌溉渠等基础设施进行实地调研,进一步理解乡村振兴战略在红色地区的具体实施成效。
此次“光链荆楚,知行共拓”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走访中共中央旧址纪念馆、八七会议会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强化了对红色历史的直观认知;在参观中船七一七所、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院所企业的过程中,接触了光电领域的前沿技术动态;通过实地考察姚家山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点,观察了乡村产业与生态建设的实际成效;在湖北省博物馆、孝感市博物馆等文化场馆的调研,则增强了成员对荆楚文化内涵的理解。活动构建了多维度、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场景,为学生提供了从课堂学习到社会感知的完整链条。实践团成员表示,将把实践收获转化为前进动力,践行科技报国志向,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理想信念,在投身科研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增强文化自信,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通讯员:谢宗芮
文章录入:校启航大学生传媒中心 于笑童
文章审核:校启航大学生传媒中心 于笑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