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基层团讯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

发布者:启航大学生传媒中心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9-30    浏览次数:10

9月28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启航多功能厅,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下简称“智能学院”)举办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智能学院院长蔡成涛、党委书记兰海党委副书记徐宝贵、副院长王辉、副院长刘志林、教师毕凤玲、教师张国栋、网络安全专家刘德松2025级辅导员高尚2025级全体新生参加活动。

 

活动现场播放校歌,随后进入院长授课环节。智能学院院长蔡成涛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内容围绕智能学子“成长坐标系”展开。蔡成涛回溯学校与学院发展脉络,从1953年哈军工创建讲起,介绍学院源于哈军工海军工程系的发展历程,以及历经哈船院、哈工程的演变过程;展示学院学科实力与人才培养路线,呈现学院在船海国防领域的特色与实力。蔡成涛以杨士莪从物理学转攻水声工程服务国家的事迹为切入点,阐释家国情怀,强调学院传承的“哈军工精神”,提出“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以国防需求为第一使命、以人民满意为第一标准”的价值追求,并为新生给出六点建议,包括将爱国信念奉为首要标准、投身国家强大事业、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等,引导新生树立使命担当。结合科教兴国战略,蔡成涛指出大学生是“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集中体现,介绍学院为新生成才提供的优质资源,倡导“兴趣+能力+使命”的育人理念,鼓励新生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与科技前沿,依托学院一流师资与科研条件,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国建设,在科研探索中实现人生价值。

 

智能学院党委书记兰海从理想、学识、实践三个维度为新生规划成长路线。在理想维度,兰海强调智能科技突破关乎国家数字主权与产业安全,鼓励新生将个人理想融入“制造强国”“智能强国”“海洋强国”战略需求,实现“小我”与“大我”的结合。在学识维度,兰海说明智能学科“数学的严谨+计算机的创新+工程的落地”的交叉融合特性,指出在当前知识获取方式重构的时代,“批判性思维”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是核心竞争力。在实践维度,兰海提出智能科技的价值需在服务社会中体现,希望新生走出实验室,通过加入学生组织、参与社团或科研项目,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理解技术落地的复杂性,做到“知行合一”,承担时代责任。

 

兰海发言结束后,活动进入仪式环节。

蔡成涛向十三位班主任代表颁发聘书,这些班主任在学院育人工作中承担传道授业职责,助力新生从课堂学习向科研实践过渡。

 

班主任聘书交接结束后,王辉、刘志林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新生代表表示校徽是前辈传递的“接力棒”,承载学校底蕴与家国期许。

 

 

随后,2025级新生代表唐佳钰发言,唐佳钰提到,作为智能学院学子,将牢记总书记嘱托,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以科研报国为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在祖国大地与万里海疆践行青春担当。

 

仪式环节结束后,徐宝贵表示希望同学们可以认真学习本次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部分的内容,寄语新生在未来四年可以刻苦学习钻研,注重全面发展,同时提升自身安全意识,并宣布开学第一课安全教育讲座部分正式开始。

 

毕凤玲老师为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课,毕凤玲通过“心理韧性公式”指导新生应对压力,建议新生在焦虑时通过跑步、与教师沟通等方式调节情绪,将负面情绪视为“需要调试的程序bug”。

 

张国栋老师开展安全教育课,结合校园真实案例,强调安全是大学期间的“必修课学分”,涵盖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实验安全等方面,缺一不可。

 

刘德松老师讲授了网络安全课,现场演示“钓鱼邮件识别术”,提醒新生保护个人信息,在数字世界中建立“防火墙”。

 

2025级新生开学典礼暨开学第一课结束。活动为新生提供思想引导与成长建议,传递“大工至善,大学至真”的校训精神。未来四年,智能学院将为新生提供学习与科研支持,助力新生在智能领域探索,为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通讯员:刘蔓仪

文章录入:校启航大学生传媒中心 李昕航

文章审核:校启航大学生传媒中心 李昕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