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上午,第十八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军工英才”培训班组织学员赴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军工英才”班学员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文物实证:千年文明物语
在粽香氤氲的传统节日里,学员们通过2000余件珍贵文物与沉浸式展陈,探寻中华民族多元文明交融的历史根脉,厚植文化自信根基。
在专业讲解员引领下,学员们首见高达6.5米的完颜阿骨打铜立像矗立于巨型都城沙盘前,1115年建都上京会宁府的历史场景生动再现。重点展柜中,2024年新出土的铜坐龙鳞爪飞扬,爪握祥云的铸造工艺清晰可辨;37方按品级陈列的女真官印,完整展现“收国”“天辅”等不同年号的印文演变。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宋金榷场贸易区展品:钧窑月白釉盏与草原皮囊壶并置,茶砖与马鞍相邻,实物印证了南北物质文明的深度交融。
数字解码:科技重构历史
端午特设的数字体验区成为焦点。通过AR技术重建的“铜镜工坊”,学员轻触屏幕即可拆解范铸法十三道工序,青铜溶液流动的动态模拟令人叹服。3D战争推演平台重现1125年出河店之战:骑兵阵列在松花江冰面上疾驰,动态演示披甲战马突破辽军防线的战术细节。在文献对比终端,讲解员现场演示《金史》与《宋史》对同一事件的记载差异,多屏对照展现史料辨正方法。
古今对话:文明演进启示
讲解员通过三组历史见证阐释文明演进脉络:金代“猛安谋克”兵民合一制度的组织架构图,展现古代边疆治理智慧对当代的参照价值;阿城灌渠水利模型与松花江现代治理工程的并置,揭示跨越八百年的治水智慧传承;展厅中央的金代天文图碑拓片,以契丹星象标记与中原二十四节气同现一碑的独特形式,彰显中华民族文明的包容特质。这些展品形成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端午共情:文化认同升华
恰逢端午,馆方特设“金代端午礼俗”专题讲解。展柜中出土的艾草纹铜熏炉、五色丝绕线青铜佩饰等文物,印证女真族对中原节俗的吸纳。学员在《金史·礼志》投影前,对照了解金朝宫廷“射柳祈雨”与民间“系长命缕”的端午仪轨,深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强大凝聚力。
此次实践以文物实证为基,科技阐释为径,构建起历史认知的立体框架。离馆时,学员驻足于融合契丹、汉、女真元素的天文碑前,在端午这个特殊的文化节点,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文明对话。
活动结束后,学员们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
伫立金上京博物馆,脚下是沉睡的都城遗址。断壁残垣间,女真铁骑踏破历史的轰鸣仿佛犹在耳畔。从白山黑水的渔猎部落,到十年灭辽、两年亡宋的北国霸主,其崛起之迅猛令人震撼。展柜中冰冷的兵器、粗粝的陶器,诉说着剽悍的马背血性;而那尊昂首踞坐的铜坐龙,龙首威严,尾部却卷成猛虎之姿——这奇特的图腾,正是女真灵魂的绝佳隐喻:既渴望如龙般君临中原,又难以割舍如虎般驰骋林海的野性根基。它凝固了征服者的雄心与游牧者的乡愁,无声诉说着一个王朝在汉化与守本间的挣扎与辉煌。金戈铁马终成土,唯有这铜龙静坐,见证着黑土地孕育的磅礴力量与文明交融的复杂回响。
————“军工英才”一班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本科生秦杨
走进金上京历史博物馆,在地上一楼与地下一楼的展厅中穿梭,不仅重塑了我对金朝历史的认知,更让我对文化传承有了全新的思考。作为大学生,我突然意识到,历史的接力棒早已传递到我们手中。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仅是学术研究的课题,更是当代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唯有深入了解历史,才能在新时代赋予传统文化新的生命力。走出博物馆,我心中满是对金源文化的敬畏与赞叹。这次参观不仅是一次知识的积累,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未来,我将以更主动的姿态探寻历史,让传统文化在我们这一代人的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
————“军工英才”二班 机电工程学院
本科生路畅
踏入哈尔滨金上京历史博物馆,仿佛瞬间穿越回八百多年前的金朝肇兴之地。斑驳的兵器、古朴的陶器、精致的饰品,每一件文物都无声诉说着女真族从白山黑水间崛起,建立雄踞北中国王朝的壮阔史诗。尤其是那尊威严的铜坐龙,其粗犷与力量感,深刻体现了早期女真文化的独特气质和蓬勃生命力。
这次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脚下这片土地曾是帝国的心脏,孕育过灿烂的文明。它不仅是冰冷的历史遗迹,更是民族融合、文化碰撞与兴衰更替的生动课堂。触摸历史的脉搏,让我对家乡深厚的历史底蕴倍感自豪,也更深感传承与守护文化遗产的责任。金源故地的辉煌虽已远去,但其开拓进取的精神,仍如松花江水般奔流不息,引人深思。
————“军工英才”三班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本科生顾桐菲
看着金上京博物馆中的文物,仿佛能触摸到金代先民的心跳与呼吸。金代文化似奔腾长河,既得中原文化润泽,又有女真族文化注入源头活水,于历史河道中奔涌向前,铸就独特风姿。从其文化政策中,我深刻领悟到文化传承与融合的智慧:面对多元文化,要以开放之态汲取外来精华,亦需坚守本民族文化根脉,在传承与创新间找寻平衡。这次参观,让我于历史沉淀中领略文化魅力与力量,也使我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与热爱。
————“军工英才”四班 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
本科生陈佳怡
端午节这天,有幸在学校的组织下参观了金上京历史博物馆,这一中国唯一专注于金代历史及金源文化的专题博物馆。主展厅里那尊威严的铜坐龙深深地震撼了我,它不仅是女真勇武的图腾,更是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密码;铜镜馆里数百面纹饰精妙的镜子也颠覆了我对金代“蛮荒”的刻板印象,草原铁骑与中原农耕文明的碰撞与共生,分明诉说着一个开放、进取的王朝图景。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深感肩上责任:金源文化是中华多元一体格局的璀璨篇章。它提醒我们,唯有以兼容并蓄的胸襟溯过往、探未来,才能真正传承文明基因,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砥砺前行。
————“军工英才”五班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本科生刘天畅
金上京博物馆的厚重历史令人震撼。文物无声诉说着女真族崛起与融合的壮阔史诗。我深刻感悟到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与生生不息。作为“军工英才”学员,更感使命在肩,当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在新时代征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军工英才”六班 机电工程学院
本科生南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