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团情动态  新闻

【军工英才】第十八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军工英才”理论培训讲座举办: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

发布者:校团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4-28    浏览次数:53

426日,第十八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军工英才”培训班在启航学术报告厅开展理论培训。讲座以“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为主题,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李世辉教授为主讲教师,培训班全体成员及班主任参加学习。

本次讲座紧密围绕东北抗联精神展开。首先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其次对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历史事件进行回顾,深入分析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涵,再然后介绍东北抗联的重要诞生地和主要战场,哈尔滨四条街道以东北抗联英雄的名字而命名。

在讲座的尾声,李世辉教授期望同学们要铭记东北抗联精神基本内涵:

()不屈外侮、奋起抗敌,勇赴国难的爱国主义精神

()困境求存、险境无畏,绝境赴死的大无畏牺牲精神

()愈挫弥坚、宁折不弯,奋战到底的顽强坚守精神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红心仍是后来人的青春精神

讲座结束后,各班同学围绕讲座内容进行交流探讨。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传承抗联精神不是简单的历史复刻,而是要在百年变局中赓续这种历史主动性。在科技攻关的实验室里,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间,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斗争中,都需要抗联将士那种"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斗争哲学。

 ——“军工英才”一班 航天与建筑学院

本科生 管思哲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长达14年的艰苦卓绝斗争中,在冰与火的淬炼中,在生死与血泪的交织中,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伟大精神丰碑,我们应该从这段血与火的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继续发扬抗联将士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勇于担当、敢于斗争,让这一穿越时空的精神火炬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军工英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本科生 张思蒙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精神包含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即便面对死亡威胁,也从未动摇驱逐日寇、捍卫国土的信念;蕴含着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体现出顽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环境中坚持斗争,不向敌人屈服。在和平年代,东北抗联精神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价值。它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一切艰难险阻。

————“军工英才” 经济管理学院

本科生 李广烨

抗联将士用生命诠释的"抗联精神",实则是文明存续的密码。每处刻着"中国"二字的树皮,都是对文化基因的倔强传承。这种精神超越了战争本身,成为民族在至暗时刻的精神锚点。我突然读懂:真正的英雄主义,不是振臂高呼的悲壮,而是在明知不可为时仍坚守阵地。这种精神血脉,正流淌在我们攻克科技难关的实验室里,激荡在乡村振兴的田野间。抗联精神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上了新时代的征衣。

 ————“军工英才” 中外联合学院/未来技术学院

本科生 杨 朔

聆听东北抗联80周年讲座,零下40度啃树皮的战士与密林篝火旁的党课教材在眼前交织。十四年孤悬敌后,抗联将士用青春在雪原上刻下中国军人的精神坐标——那是对信仰的绝对忠诚,是绝境中永不熄灭的民族气节。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不仅要让这段历史在课本里鲜活起来,更要将"抗联精神"转化为科研攻关时的坚韧、乡村振兴中的担当。当东北大地上再次响起"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的歌声,我们听见的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传承。

 ————“军工英才”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本科生 田素仪

听完东北抗联精神相关内容,我深受触动。在物资匮乏、敌强我弱的绝境下,抗联战士们凭借顽强意志坚持战斗。他们是为了国家和民族,不惜牺牲一切。作为军工英才班一员,我深知自身责任重大,定以他们为榜样,在工作中坚守原则,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军工英才”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

本科生 孙 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