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团委、各位同学:
为适应网络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对接经济社会人才需求,服务于网络强国建设,促进学生在网络技术研究与发明、设计与开发、应用与管理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培养。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主办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竞赛面向各高校的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以不少于2名、不多于6名学生组成的团队为参赛单位;团队所有成员在报名时按对参赛作品的贡献度自行排序;一位学生不能同时担任某赛项两个参赛团队的队长。鼓励跨专业、跨学科与跨高校组建团队,鼓励境外高校组队参赛。每支团队可有1至2名指导教师,允许有一名指导教师来自企业。每校报名限额根据不同赛项设置。
参赛资格以学生报名时所具有的在校学籍为准,已毕业的学生不具备参赛资格。竞赛分为本科生和研究生两个组别,以所有成员中的最高学历作为参赛团队分组的依据。学生所在高校负责学生参赛资格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候选奖项的团队须提供所在学校开具的学籍证明材料。
二、竞赛内容与形式
竞赛形式为作品赛,分为创意(A)、攻关(B)两大系列。
创意(A)系列包含三个赛项,除不限领域与主题的普通A赛项外,“A-ST”赛项专为网络空间与信息安全单独设置(详参见附件1“A-ST赛项指南”),“A-ICV”赛项专为车联网与交通智能网联单独设置(详见附件2“A- ICV赛项指南”);创意(A)系列参赛作品的主题、实现技术或平台均由参赛团队自行确定。
攻关(B)系列包括行业知名企业和机构参与规划的两个赛项,分别为未来网络的“可编程网络应用创新”(详见附件3“B-EP1赛项指南”)、用友的“工业互联网数智应用创新”(详见附件4“B-EP2赛项指南”)。攻关(B)系列参赛团队自主选择参赛项目,并根据对应的参赛项目指南进行作品的选题与实现。
(一)参赛作品要求
1.A系列的作品选题须至少关联以下网络技术分支之一:软件定义网络、云计算、边缘计算、IPv6网络、云中开放网络软件、物联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网络安全、网络智能、网络数据分析,可以是网络技术的发明与创造,或网络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部署与管理,或将网络与IT技术用于解决经济社会各领域关注的应用热点或难点问题,鼓励体现学科交叉融合的选题;有关网络空间与信息安全的选题建议申报“A-ST”专项,参见附件1的“A-ST赛项指南”;有关智能交通网联或广义车联网的选题建议申报“A-ICV”专项,参见附件2的“A-ICV赛项指南”。B系列的作品选题由组委会提供专门的赛项指南,各参赛院校与队伍参照对应的赛项要求自主确定具体作品选题。
2.按不同竞赛阶段的要求,以相应的形式申报作品成果;挑战赛阶段的最终作品为可用的网络系统、实物或软件,并在作品选题或应用领域、设计思想或方法、技术开发与应用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开拓或创新。
3.作品的主要研究、设计与开发工作由参赛团队成员独立完成,不存在任何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问题,且未曾在任何其他赛事中获得过全国性奖项。
4.严禁作品涉及不健康、淫秽、色情等违规(法)内容。
5.参赛报名时必须选择参赛作品对应的系列及赛项,即A系列的赛项A、A-ST、A-ICV,或B系列的赛项B-EP1、B-EP2。
(二)竞赛阶段
竞赛分为三个阶段:资格赛、选拔赛与挑战赛。竞赛各阶段的作品形式与评审形式见表1。A系列作品的评价标准概要见表2,B系列作品的评价标准参见本规程附件中的相应赛项指南。
表1 竞赛各阶段的作品形式与评审
表2 A系列作品各竞赛阶段的评分标准概要
表2中,评分标准各项关注的指标如下:
1.创意:设计理念、选题的创新性;
2.技术:所涉及技术的先进性、综合性与创新性;
3.应用:实用价值、市场潜力;
4.设计:技术路线、系统结构、用户界面;
5.效果:系统功能的有效性与复杂度。
三、竞赛评审与晋级办法
竞赛所有系列与各阶段的评审均由竞赛组织委员会(简称“组委会”)负责组织;选拔赛和挑战赛阶段的作品评审一律以“双盲”方式进行。本科组与研究生组晋级及奖项名额按对应阶段两个组别参赛团队规模比例并兼顾作品水平进行分配。
(一) A系列作品
1.晋级选拔赛
资格赛阶段,根据参赛规模与评审成绩的排序确定晋级选拔赛的规模与作品名单,淘汰不符合参赛要求的作品。
2.晋级挑战赛
选拔赛阶段,在确定各赛区的获奖名次与奖项后,各赛区的本科组第1名作品和研究生组第1名作品晋级挑战赛(注:前提是作品评审成绩全国排序须位于前三分之一),除此以外的所有作品按评审成绩的全国排序晋级,总数不超过选拔赛参赛作品总数的20%或资格赛参赛作品总数的10%。
(二) B系列作品
B系列的资格赛和选拔赛由组委会组织评审,并根据评审成绩及排序确定晋级选拔赛、挑战赛的规模与作品名单;每校资格赛不设报名数额限制,每校入围同一个赛项选拔赛的作品数原则上不超过10项,每校跨不同赛项的作品不设总量限制。
(三) 晋级后参赛队员与指导教师变更
在资格赛报名成功后,不允许变更参赛团队成员组成,少于2人或多于6人的团队失去参赛资格。
每支参赛团队的指导教师组成与顺序原则上不可更换,确有不可抗拒原因需要更换的,须在下一竞赛阶段作品申报开始前一周向组委会提交书面申请,在获得批准后生效。
四、竞赛时间安排
竞赛报名2024年3月4日启动,截止日期为2024年4月13日。如遇客观因素造成的不可抗拒力,组委会可能会就相关时间安排进行必要的调整;如有调整,将通过大赛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渠道提前通知。
有意参加比赛的同学请加入QQ群,详细报名手册、奖项安排及相关通知在群内发布:
竞赛报名与各阶段作品成果申报均采用在线方式,请访问“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官方网站(http://net.c4best.cn)进行报名与作品申报。
报名参加资格赛不收取报名费用,也无需支出交通及食宿费;入选并参加选拔赛的每项作品收取报名费500元,但无需支出交通及食宿费;挑战赛不收取报名费用,参加挑战赛现场比赛的交通及食宿费用自理。
按照“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组织委员会的安排,参赛作品的报名费委托“杭州简学科技有限公司”收取,账号信息如下:
账户名:杭州简学科技有限公司
账 号:1202188619900006181
开户行:中国工商银行杭州西溪紫霞街支行
共青团哈尔滨工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委员会
2024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