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幸运是追梦路上必不可少的东西,那么拼搏就是踏上追梦之路的第一步。而“五四杯”对于这个团队来说则是梦开始的地方。自零开始,从无到有,这支队伍步履蹒跚却又坚定地一路走到了最后。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第24届“五四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共振劈式超声波发生器”一路披荆斩棘,凭借着独特的创新点和先进的技术获得特等奖。成绩背后,不仅是严谨的科学态度,更有着一份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顽强意志。
灵光初现,逐梦伊始
各种小灵感、小闪光在这个团队中突然出现已是常态。生活中发生的一件小事,课堂上的某个知识、或是书中看到的某个细节,总会突然触发一些想法然后在团队成员的心中留下痕迹。“一开始是看文章的时候偶然间注意到的。”项目负责人赵欣悦这样告诉记者,“我时常会关注一些科技类公众号或者杂志,里面会讲一些前沿的科技作品和技术。我是在这里见到了射流与空化功能,而在我之前留意过的关于混合设备的介绍里,也对这些技术有所应用。我了解到了目前的混合设备是分为机械类与超声波类,也因此想到可不可以将两种类型共用,取长补短,来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说干就干,做过一些功课的赵欣悦就这样找到了关系较好的李广宇与师嘉都,与他们共同商议项目的可行性。随着项目的想法逐渐完善,这只队伍又迎来了两名新成员:夏宇轩与齐萌。至此,一个由来自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的五名本科生组成的队伍应运而生。
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一个项目的从无到有,还是挺漫长的,无论是时间上还是感觉上。”李广宇说到,“最初困难很多,无论是材料的选择还是对软件的生疏,简直是寸步难行。”各种各样的材料让这个选择困难的小队实在头疼,他们不得不筛选、分类、再一一试过。一点操作上的失误都可能导致结果的失效,这个过程无疑是繁琐而枯燥的。而对软件参数的生疏让他们的艰难历程几乎翻了一倍,“我们只能一个一个试,才能从那么多的选择中选出一个最好的。我们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可能。”李广宇无奈的笑道。尽管有经验丰富的佟运祥老师的指导,他们少走了很多弯路,但无数次的模拟失败,无数个差强人意的数据,让这个队伍的压力越来越大。进度迟迟止步不前,成员的身体状况不佳,无数个日日夜夜似乎成为泡影,这使整只队伍着实萎靡了一段时间。这时师嘉都提出建议,调整作息、调整心态、劳逸结合。“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遭遇瓶颈也不能一直钻牛角尖,所以我觉得应该先放松调整一下,在做别的事情的时候,也许会突发灵感。没准逛着街就突然想到了办法。”性格互补、相互依赖、互相照顾,凝聚力是这个团队一路走下去最重要的核心。
不惧困难,脚踏实地
“五四杯”是这支队伍梦开始的地方,负责人赵欣悦、成员李广宇、师嘉都参加并获得一定成绩的第一次科创竞赛就是上一届的“五四杯”,这对他们意义非凡。而夏宇轩、齐萌更是第一次参与类似的比赛,“还是很紧张的,努力了很久的作品确实很希望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夏宇轩说道,“当然也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批评指正,并吸取经验来完善我们的作品。”初赛较好的成绩让这个团队小小的雀跃了,但问题与困难接踵而至。“因为只有仿真模拟数据没有真实的产品实测数据,这让我们有了很大的劣势。但时间有限,我们也只能做到目前这样,当时对于决赛的成绩我们并没有抱有很高的期待。”齐萌对记者说道,相比于其他的组别,这个还处于实验室阶段的项目仍稍显稚嫩,但他们还是以最好的状态做了最全面的准备。“没准我们就上了呢”抱着这样的心态,尽管中间困难重重意外不断,他们最后还是接收到了特等奖争夺赛的通知。“真的是兴奋又紧张,毕竟是在大厅里面对那么多评委老师和观众同学,肯定和在屋子里的答辩不一样。”赵欣悦笑道,“不过能得到特等奖真的很意外,也真的觉得很不容易,感觉我们这么久的努力,真的被人看到了,也被认可了。很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佟运祥老师,很感谢黄导对我们的大力支持,也很感谢我的组员们,最感谢的是过去的我们没有放弃。”